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常驻单位 - 人工智能研究院

人工智能研究院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于20187月,围绕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需求,以智能无人系统与智能制造为特色,旨在打造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智能无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智能制造工程应用及人才培养的高地,建设一流创新平台。201912月,人工智能研究院成为学校独立二级机构,开始实体化建设。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228月,人工智能研究院与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合署办公,主要支撑学校“智能科学与技术”(1405)一级学科的建设。学院设置智能科学与技术系、认知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系和智能无人系统研究所3个教学科研单位。学院现有智能仿生无人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 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5G+工业视觉联合创新实验室、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北京科技大学智能仿生扑翼飞行机器人联合实验室、腾讯-北科智能设计实验室、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无人系统应用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北京科技大学涂序彦教授就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开启了人工智能在中医专家系统应用的先河。涂教授在国际上首先提出“智能管理”新概念与“多级专家系统”等新方法,是中国人工智能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北京科技大学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单位之一,1987-2000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挂靠北京科技大学,目前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控制与智能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慧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青年工作委员会、IEEE SMC学会北京分会、IEEE自主仿生飞行机器人专业委员会等十余个人工智能与自动化相关的学术分支机构挂靠在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2007年,北京科技大学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积累了多年的教学经验,形成了完备的“人工智能”本科生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20193月,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成为教育部批准全国首批建设人工智能专业的35所大学之一。20195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北京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推动了研究院的建设和发展。20218月,自主设立“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二级交叉学科,并启动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20225月,“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入选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汇聚了一批高水平领军人才,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教育部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青年教授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科技部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设计师1人、北京市杰青1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科委工业设计杰出人才1人、中国科协青年托举计划3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人、博新计划2人。

在科学研究方面,学院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重点项目、优青项目、国际合作交流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主题项目、特区项目、173基金、装备预研教育部联合基金、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杰青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以及与企业合作的横向项目等100余项。近5年,学院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SCI检索论文200余篇,高水平会议论文100余篇,其中IEEE Trans.论文1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40余篇,ESI热点论文10余篇。多名教师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多名教师先后担任IEEE TROIEEE TNNLSIEEE TCSTIEEE TSMCAIEEE TASE、中国科学:信息科学、自动化学报、系统科学与复杂性学报、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报、控制理论与应用等期刊编委。近5年,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美国专利2项,多项知识产权已获转化。近5年,学院教师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IEEE TNNLS杰出论文奖、IEEE TSMCA杰出论文奖、IEEE/CAA JAS钱学森最佳论文奖、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奖、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论文奖等荣誉。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以智能无人系统、智能制造为特色,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组建优秀教学与交叉科研团队,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构建高质量有特色的本科生、研究生培养体系,培养和造就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创业型、工程型人才,努力使学院成为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