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以北京科技大学和东北大学两所冶金特色高校为核心,联合宝武(原宝钢和武钢)、鞍钢、首钢等国内龙头企业,钢研集团、中科院金属所等研究院所,上海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同组建。
中心面向钢铁行业绿色转型急需,开发创新工艺和创新生产装备,实现节省资源、节能减排、环境友好、产品性能优良的钢铁生产,实现“钢铁绿色制造”;采用钢铁材料设计、洁净化制备、全流程产品质量保障等前沿技术,开发海洋、交通、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绿色化发展急需的钢材,实现“制造绿色钢铁”。
中心发展目标为:瞄准重大需求,聚焦重点任务,引领国内外钢铁关键共性技术和高端产品研发;聚集创新要素,汇聚一流人才,成为行业最重要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与成果转化平台;深化国际合作,加强前沿探索,在钢铁材料基础研究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中心整合了协同创新体内冶金、材料、控制和机械等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优质资源,汇聚海内外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建立了“同一个任务、同一个目标、同一支队伍、同一个机制”的协同创新模式。下设博士和硕士专业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流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022年中心根据发展需要,经过内部整合,成立了5大研究所。分别是:高品质特殊钢研究所、海洋用钢研究所、先进金属材料研究所、材料设计与优化研究所、材料检测与智能制造研究所。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本着“为我所用,德才兼备,协调互补,按需引进”的原则,有计划、多层次、多渠道地引进和培养国内外各类相关专业的科研和管理人才;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吸纳和培养,提升人才能力,拓展专业分布。中心目前已组建高品质特殊钢、先进金属材料、海洋用钢、材料设计与优化、材料检测与智能制造5个研究所。目前共有来自冶金、材料、机械、物流、仪器、计算机等专业的全职教工44人,兼职双聘人员 18 人(含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 名国家杰青及5名境外知名教授)。全职教工中有国家级人才1人、国家优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北京市科技新星3人,正高职称 14 人。